香港都会大学MBA

    香港都会大学MBA课程在奠定管理基础的同时,也致力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商业思维能力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力,为塑造优秀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转型和升级的平台。

    自2004年起,教育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香港都会大学的学位已获教育部的认可。

    香港都会大学早在1997年开始内地MBA办学,现有在读在职学员人数高达11,000名,已毕业MBA学员17,000余名,大部分毕业生为内地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企业及大中型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在这里,学习不受时空、年龄限制,有志进修者都可以实现梦想。我们利用最新的教育科技,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配合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的步伐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我们培育多元技能的新世代学生,让他们在学术成就以外的不同范畴,同样表现出色。

    在过往多位校董会主席、成员及校长的英明领导下,再加上学生、校友、教职员及小区人士的支持,时至今天,都会大学日渐获广泛认可为一所发展蓬勃、矢志创新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具备多方面才能,能应对现今社会的各种繁复挑战。


都会大学广获支持


    发展之初,大学以开放及遥距教育为主,其后拓展至全日制面授课程。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都会大学以创新、灵活的精神,提供多元学习模式。随着我们与内 地和海外的专上院校交流联系渐趋频繁,在区内的重要性亦与日俱增。

    都会大学坚守「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使我们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感谢不同的企业和慈善基金多年来一直慷慨解囊,让大学能够成为不断向前发 展的自资非牟利高等院校,为专上教育和学术研究作出贡献。


可负担的优质高等教育


    我们奉行审慎的财政管理,致力提供可负担的优质高等教育,而多元化的课程更能有效装备学生应对知识型经济对人才瞬息万变的需求。

    都会大学向所有有志进修者敞开大门。我们为入读本校全日制面授课程的中学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及设施齐全的校园环境。有志进修的在职人士,能够透过修读本校课程提升专业技能。至于长者也可以投入终身学习的行列,发展个人兴趣。我们致力为不同的学习组群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学有所成,在专业或个人修养方面再上层楼。 

    大学的学生事务处投入了大量资源,筹划和举办多项体育康乐和「全人发展」活动,为学习以外的校园生活增添色彩。此外,我们也资助一系列海外交流和游学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国际视野,使其增广见闻,成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

    我们的学生在不同范畴均表现卓越,他们以个人或团队身份在辩论、专业会计、职业安全及健康、创业计划、工程设计等校外公开比赛中屡获奖项。另外,在时装设计、微电影、短片、新闻摄影和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及纪录片大赛等创意领域的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至于都会大学榄球队亦在本地赛事绽放光芒。


专项计划及专业课程


    都会大学获「行政长官社会资助计划」批出一千七百五十万元的资助,为小学至大学不同教学程度开发「开放教科书系统」。这项计划旨在设立一个可持续的网上系统,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低成本的优质开放教科书。

此外,在政府「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共一千个资助学额中,本校获得三百五十个,分布于四个以实验室为本的课程,包括:动画及视觉特效荣誉艺术学士课程、检测和认证荣誉理学士课程、护理学荣誉学士(普通科)课程及护理学荣誉学士(精神科)课程。


在应用研究方面成绩彪炳


    去年,本校在研究资助局统筹,供本港的自资院校竞逐申请的研究基金中获得资助款项达一千八百万元,用以成立「创新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数码文化与人文学科研究所」和「中华文化中心」。 

    今年,本校在新一轮竞逐研究资助局的资助计划中再次取得超卓成绩, 获批资助款项一千七百万元,在十二间参与竞逐的自资院校中位列第二。

    我们在空气污染、水污染、排污及都市废物的监察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过去十多年来,透过对污水的微藻处理及控制红潮进行实验,先后研发出多项创新技术。都会大学与信和集团旗下奥海城商场的合作计划,更有助提升我们在污水处理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实践经验。

    我们的教学人员广泛应用科技,以多媒体流动科技以至云端计算机运算提升教学,并就电子书、社交媒体、个人装置、艺术数码化对文化传承、数据储存及教育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

    从表演艺术、电影文化和工艺美术,到文学、哲学和学术思想,我们致力为校内师生与社会各界提供文化学习及体验的平台,通过公开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弘扬中华文化。

    有别于本地其他研究型大学较着重基础研究,都会大学主力探讨本港以至区内议题,聚焦于民生及经济发展相关的范畴。


向知识型经济迈进


    香港已步入知识型经济的时代,事物瞬息万变,我们需要不时更新知识和技能,必须不断学习,与时并进。掌握新世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掌握新的机遇,都会大学在培育相关人才方面将继续担当重要角色,为有志实现梦想的人敞开学习大门。






【院长寄语】

香港都会大学可以说是两所大学合而为一,以多元模式办学。本校遥距及网上课程让生活忙碌、难以抽空定期上课的在职人士可以兼读学位课程。灵活及弹性的教学模式,让他们的学习跨越时空限制,自主进度。现时,我们约有一万一千名修读遥距课程的学生。 另一方面,本校的全日制课程与其他传统院校无异,我们的学生同样能享受丰富多元的校园生活及课外活动。我们与八所由政府资助的大学一样,经由「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招收全日制学生。现时,有逾九千五百名学生正于本校修读全日制学位课程,占全港大学本科生人数约六分之一。 本校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创办的自资大学,虽然没有得到政府的经常性经费资助,但在不少研究项目、个别指定学位课程、扩展校园所需土地、以及奖学金赞助方面,本校均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最近,本校更正式获政府批出一幅毗邻何文田本部校舍的优质地皮,用作兴建新校舍。大学现正进行设计工程,预计于二零一七年下半年开始动工。 大学计划将所有护理及健康相关课程统一安排在新校舍开办及管理,并会增设教学及休憩设施,为学生营造更舒适的学习体验。预期于二零二零年落成的新校舍,届时将成为西九龙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枢纽,亦会推广社区健康。 在本地自资院校当中,本校不论在学生人数、教员人数,以至课程选择方面均最具规模。即使与八所政府资助大学相比,我们的全日制学生人数亦比其中三所为多。此外,我们与其他政府资助大学一样,享有自我评审资格,本校的学术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不断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益外,我们亦积极提升研究实力。在政府研究资助局的支持下,本校已成立了五所研究中心,就大学具优势的学术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期望为社会带来增益。 我诚意邀请您浏览我们的网站,以了解我们如何培育全港六分之一的本科生以及一万一千多名的遥距课程学生,并以多元化创新的课程为知识经济社会孕育更多专才。